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按照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转发<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学校党委认真研究部署,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活动主题,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形成师生受教育、人人促团结的活动氛围。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重大意义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转发<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下发《天津中医药大学“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项工作会议,部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各二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各类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宣传。在学校教学楼、行政楼、食堂、学生住宿区等人流集中地段悬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等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在各部门楼宇张贴民族团结宣传海报、设置宣传展架,各二级党组织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部门网站、电子屏幕、津云平台等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讲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形成热潮。
张贴民族团结教育月宣传海报、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架
悬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
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幕、津云平台等加强宣传教育
三、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上好“民族团结第一课”
党委学工部组织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刘革生、副校长孟昭鹏出席会议。座谈会上,同学们从思想、学习、生活、未来规划、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情况和遇到的困难等方面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进行热烈讨论。校领导对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希望同学们以“人民英雄”张伯礼校长为榜样,从伟大的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学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尽快调整好学习状态,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用知识武装自己,肩负时代的使命,报效祖国、报效家乡。
各学院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之中,以“发扬抗疫精神 坚定四个自信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五湖四海,携手向前”等为主题组织讲座、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依托钉钉“云课堂”开展民族宗教知识在线测试。

党委学工部组织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
管理学院党委、研究生院党委通过专题讲座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党委通过入党启蒙教育、主题班会宣传民族团结进步
四、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
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学习“四史”活动,为各民族学生讲述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家国情怀专题讲堂,促进各民族同学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民族团结纳入《形式与政策》重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探索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语言和文化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定位,丰富教学和育人形式,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模式改革创新。《课程思政背景下“四融合浸润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合模式创新》成果申报2020年天津市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成果。
五、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宣传教育活动
为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多了解各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学校举办线上“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 和合共进”民族风俗文化展,引导各民族学生体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精诚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活动收集了突显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风俗习惯、节日场景、特色建筑、地域风情、特色美食、民族服饰、歌舞艺术等7类内容、12个民族的平面作品和视频作品80余件,并通过《天中学生之家》微信公众号推出八期作品展示与投票,阅读量达4500余人次,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喜爱和热情推广。2020级少数民族学生举办“学四史 守初心 听党话 感党恩”主题朗诵比赛,持续深化“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展现新时代各民族学生的风采,增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学工部组织2020级预科班及“和合共进”训练营学生参观“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和“人民至上——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激发各民族同学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增强“五个认同”。
学校举办线上“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 和合共进”民族风俗文化展
2020级少数民族学生举办“学四史 守初心 听党话 感党恩”主题朗诵比赛
组织2020及预科班和“和合共进”训练营学生参观中国女排精神展和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
护理学院举办“赏传统精髓,寻文化魅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坚定了文化自信,还充分发扬了民族团结精神,营造了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中药学院举办“群英荟萃共筑文化深蕴·民族融合同展远志和风”线上民族风情展活动,由少数民族学生介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建筑、生活中的日常服饰等,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特色与风情。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举办第三期人文大讲堂之剪纸艺术篇,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各民族学生分享剪纸艺术,使各民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增进了解和培养伙伴感情,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护理学院团委举办“赏传统精髓,寻文化魅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药学院党委举办“群英荟萃共筑文化深蕴·民族融合同展远志和风”线上民族风情展活动
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党委举办第三期人文大讲堂之剪纸艺术篇
六、选树典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
各学院注重通过典型引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少数民族学生优秀事迹及人物,选树典型予以宣传表彰。管理学院党委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党委为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主动深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的少数民族学生授予“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引向深入,促进了各民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各民族师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学校事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凝聚力量。